一、特色小鎮的使命
1、風口上的特色小鎮:是一哄而上,還是重要機遇?
特色小鎮是熱點。關于特色小鎮,眾說紛紜,有人說特色小鎮一哄而上會不會泛濫?是不是開發商們把地產項目換了個馬甲?
特色小鎮確實存在過熱的現象。自從去年國家提出在三年以內重點發展1000個特色小鎮以來,全國涌現出很多特色小鎮,難免有濫竽充數的。這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一種規律:每當一個新事物出現,就會一哄而上,哄臭為止。
在一哄而上的熱潮背后,是否隱藏著巨大商機?
我們認為,風口上的特色小鎮,不是風口上的豬,豬總是要掉下來的。應該看到,特色小鎮的確是值得高度重視的機遇。
2、特色小鎮背后的力量:是新型城鎮化,還是創新驅動?

特色小鎮背后的力量是什么?基于特色小鎮一哄而上、發展過熱的現狀,可能最容易得出的推論就是:它是中國的城鎮化發展的下半場的產物。
中國城鎮化上半場,主力是新城和園區,支撐房地產一路高歌猛進;中國城鎮化下半場,倡導新型城鎮化,城鄉統籌、美麗鄉村,包括打造各種特色鎮。
于是有人翻出多年前的爭論:經濟學家主張大力發展大城市,社會學家則主張大力發展小城市。而中國之前30年的城鎮化,實際上走的是經濟學家的路線,人口和產業都在向大城市集中。那么,城鎮化進入下半場,是不是就要開始遍地開花發展小城市呢?
應該說目前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。但必須看到,中國的城市化,各種資源要素還將更多地向大城市集中。這一過程,專業術叫做“極化”。接下來這種極化還會持續很多年。想讓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房價下跌,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那么,這一輪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背后真正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?我們認為,是創新驅動。對此,可能很多人還沒有理解到位。
先須澄清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區別。
城鎮體系規劃通常是“中心城區-新城-新市鎮-一般鎮-村”,在“一般鎮”中選擇那些條件較好的重點發展,稱之為特色小城鎮。特色小城鎮已經提出多年了,是一個行政管轄概念。而特色小鎮則是以市場化力量來推動,政府主要給一些政策扶持,是一種完全創新的發展模式,它的本質就是創新,就是以特色小鎮為平臺,推動創業和創新,重點發展那些新興產業。
大家都知道特色小鎮興起于浙江。是李強在浙江當省長時推動的。浙江先行先試,得到國家認可,進而在全國推廣。浙江發展特色小鎮的初衷是為了發展產業(重點發展信息經濟、環保、健康、旅游、時尚、金融和高端制造等七大萬億級產業),目的是促進產業的升級轉型。也就是說,浙江的特色小鎮是為創新驅動而生。

3、特色小鎮的本質:創新創業孵化器、全球化網絡節點、反磁力中心
特色小鎮不是一個樓盤,也不是一個度假區,更不是簡單的一個產業園。特色小鎮的本質是什么?
首先,特色小鎮是創新創業孵化器。雖然多數特色小鎮地處郊區,但其核心吸引力并不是低成本,靠低成本吸引來的人口和產業,可能是一個普通的衛星城鎮,或者是一個普通的產業園區。

其次,特色小鎮是全球化的網絡節點。特色小鎮應該納入到全球的產業分工體系當中,在某一方面凸顯特色,甚至具有一定全球影響力。
再次,特色小鎮是反磁力中心。特色小鎮打破城市攤大餅式蔓延擴張,跳出來,在離城市有相當距離的地方發展,聚焦高端人才與高端要素,以及高端產業與產業高端。得益于高速公路和城際交通,特別是軌道交通的發展,讓一些大城市外圍的特色小鎮有條件成為反磁力中心。
4、必須看到特色小鎮的歷史必然性
特色小鎮的提出,是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發展理念,是大勢所趨。
2016年7月,住建部、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《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“到2020年,國家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、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、商貿物流、現代制造、教育科技、傳統文化、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。”在今年剛結束的兩會,特色小鎮也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。
二、特色小鎮的未來
1、最有希望的6種特色小鎮
我們看好以下6種特色小鎮:
?、佟 究苿撔℃偂縿摽托℃?、互聯網小鎮
?、凇 局窃煨℃偂恐悄苤圃煨℃?、新能源小鎮、智慧物流小鎮
?、邸 窘鹑谛℃偂炕鹦℃?、財富小鎮
?、堋 疚幕℃偂垦菟囆℃?、影視小鎮、藝術小鎮、特產小鎮
?、荨 韭糜涡℃偂繙厝℃?、美食小鎮、游樂小鎮、運動小鎮、通航小鎮
?、蕖 窘】敌℃偂酷t養小鎮、康養小鎮

前3種是產業型的特色小鎮:
第一種是科創小鎮。包括創客小鎮、互聯網小鎮等。創客小鎮,主要面向“雙創”,比如我們在佛山南海策劃的時代創客小鎮,以及在鄭州機場邊上策劃的中原創客小鎮等;互聯網小鎮,最典型的是浙江的大數據小鎮、云計算小鎮、物聯網小鎮、跨貿小鎮等。
第二種是智造小鎮。包括智能制造小鎮、新能源小鎮、智慧物流小鎮等。在工業基礎和產業集群發展得好的地方,如珠三角、長三角等地區,向工業4.0、智能化時代升級,依托機器人、無人機等智能制造,打造智造小鎮,也將是一些開發區突圍的方向之一。
第三種是金融小鎮。如基金小鎮、財富小鎮等。在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最有條件發展,而且數量有限,通常一個城市有一個金融小鎮就夠了。
以上是三種產業型小鎮,要求去地產化的思維,要以純粹的產業思維來嚴肅對待,而不是把它作為一個概念去圈地,那樣肯定走不遠。

后3種是生活型的特色小鎮:
第一種是文化小鎮。包括演藝小鎮、影視小鎮、藝術小鎮、特產小鎮等。
演藝小鎮,比如王志綱和梅帥元聯合成立的綱元文旅,就是專門打造演藝小鎮,它一旦進入某個景區或度假區,就相當于給其安裝了一個強有力的引擎;影視小鎮,如大家熟知的橫店的電影拍攝基地帶動旅游的模式,又如華夏幸福在大廠打造的電影小鎮,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電影工廠聚集區;藝術小鎮,以某方面的藝術為主題,比如我們前幾年策劃的景德鎮China坊;特產小鎮,依托區域獨特IP,如絲綢小鎮、青瓷小鎮、黃酒小鎮等。
第二種是旅游小鎮。如溫泉小鎮、美食小鎮、游樂小鎮、運動小鎮、通航小鎮等。

順應了中國井噴式增長的旅游休閑需求,將大量涌現。比如我們正在貴州興義策劃的山地運動小鎮,就是要把興義打造成東方的皇后鎮;又如我們正與袁家村深入溝通,希望在適合的地區引入袁家村模式打造美食小鎮;還有通航小鎮,一旦天空開放將勢不可擋,也備受關注。
第三種是健康小鎮。如醫養小鎮、康養小鎮等。
我們特別看好這個方向,正在加強健康產業的資源整合,為我們策劃的健康小鎮導入優質的服務與內容資源。
從數量上來說,生活型的特色小鎮無疑將是我國特色小鎮的主流。中國有十多億人口,對休閑、度假、健康、養生等有極其旺盛需求。
2、特色小鎮運營商將浮出水面
特色小鎮的發展,離不開政府的規劃與引導。尤其需要政府牽頭,制定全域的“特色小鎮群”的發展規劃。最近我們正在為多個地方政府做全域旅游的策劃,在一個幾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區域當中,如何打造錯位發展的特色小鎮群尤為重要。

當然,最終特色小鎮的發展不是政府行為,而是政府搭平臺,以市場為主體。一個特色小鎮,由多個分散的主體來運營顯然不行,需要由一個運營商來統籌。
隨著特色小鎮的蓬勃發展,“特色小鎮運營商”將正式浮出水面。比如專門運營健康小鎮的、專門運營通航小鎮的、專門運營演藝小鎮的……各種專業運營商將大行其道,這些運營商專門做特色小鎮的策劃、規劃、建設、招商和運營。
特色小鎮運營商的出身有三種:大國企、開發商和產業人。一是大國企,如中建、中鐵、華僑城等央企,以及城投、旅投等地方國企;二是開發商,比如華夏幸福、時代地產等園區運營商,當然也有以綠城為代表的開發商打造的品質生活小鎮,雖非嚴格意義上的特色小鎮,但還是有市場的;三是產業人,本來就是做實業的產業人,比如我們在重慶策劃的尚盟時裝產業園,實質上就是一個由服裝聯盟公司打造的全產業鏈的特色小鎮。產業人的覺醒,最令人期待。

3、造勢比順勢更重要
特色小鎮的本質是創新,是創造性的產物。打造特色小鎮不是基于小鎮內的已有資源,需要我們的思維方式從“量入為出”到“量出為入”,創造性地策劃。比如達沃斯小鎮、博鰲小鎮,原來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,都是人為造勢而成。

我們把黔西南(興義)定位為“國際山地玩都”、“中國的皇后鎮”,通過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和全域旅游戰略,創造性地導入具有國際水準的戶外運動體系,打造國際級營地群和特色小鎮群,然后圍繞這些重點項目進行路演和招商。
市場是創造出來的,造勢比順勢還重要。要通過造勢來創造性地策劃特色小鎮?,F在很多特色小鎮還是一步到位做規劃,非常靜態,沒有生命力,沒有魂。我們的使命就是為特色小鎮找魂,用策劃來指導規劃。
4、從平臺為王到內容為王
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,從策劃到落地,資源整合是核心。我們一直致力于文旅、健康等產業資源的整合,在為特色小鎮提供策劃方案之后,繼而協助其導入優質的內容資源。